宁化伏虎禅师信俗

项目序号:2-6 级别:省级
公布批次:第五批 公布时间:2017-1
代表性传承人:吴吉昌 释云慈 雷道泳 保护单位:宁化伏虎禅师文化研究会
项目地址:福建省宁化县安远镇伍坊村稠路 类别:民俗(Ⅹ)
所属乡镇:宁化安远
项目介绍
宁化伏虎禅师信俗

 

伏虎禅师为宁化县安远镇伍坊村人,姓叶,出家后法名“惠宽”,生于五代末。少年出家,具有慧根。后入汀州开元寺,山中老虎为患,禅师闻听后入山为虎说法,虎俯伏如受戒,禅师骑虎而去。之后创普护寺于长汀调军岭,因山高无水,禅师在石壁裂缝处以锡杖叩击,泉流如注,长年不竭。长汀大旱,农夫无法下种。禅师虔诚祈祷,坐于木柴之上,发下宏愿:如果七天不下雨,我愿自焚以祈上苍怜悯。七日后终得大雨。宋建隆三年,禅师圆寂于长汀平原山普护寺。宋绍定间,匪寇侵犯汀州,守夜者每见禅师与定光禅师巡城。明嘉靖间,沙寇侵犯汀州,有人看见二位法师从城头升脚至护城河浣洗,惊走匪寇。事状上奏朝廷,累封为“妙显威济灵应普惠禅师”,又称“伏虎禅师”,民间也称“二佛”,闽西北地区将之与观音、定光并称“三太老佛”,视为闽西客家保护神。 

伏虎禅师是客家地区的民间佛教神,其信仰习俗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世俗性特征。宁化伏虎禅师信仰习俗起源于北宋时期,随着客家移民南迁,受民族习俗和地域条件的影响,伏虎禅师信俗活动日渐丰富和隆重。由于舍人狩猎,森林采伐,农耕祈雨,求子延嗣等信仰需求,逐渐出现“采伐信俗”“保长工”“保禾”“抢佛子”等活动,也逐渐由早期的官方祭祀活动延伸至民间的信仰习俗。 

伏虎禅师信俗流播广泛而深远。以宁化为中心,分布于闽西北、闽南、闽东、闽中、赣南、粤东、浙南、台湾等地区,尤以闽西客家地区为盛。宁化的信俗蕴含着丰富的客家农耕、采伐、狩猎、繁衍等原始文化元素,由信俗衍生出客家牌子锣鼓、回回舞、铁杆故事、花灯、武僧比武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内容。 

文献与民间传说中禅师救旱、保民、御寇等故事无不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体现在通过民间佛教的形式提高客家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伏虎禅师信俗对和谐社会、稳定秩序、沟通邻里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伏虎禅师信俗文化,对研究和发展客家文化,丰富群众社会文化生活,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合作具有实际意义。

 

:戴先良   视频图片:甯元乖

 

 

 

 

相关视频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