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公爹信俗

项目序号:4-11 级别:县级
公布批次:第一批 公布时间:2018-2
代表性传承人:曾佑荣 保护单位:湖背角畲族村民委员会
项目地址:福建省宁化县治平畲族乡 类别:民俗(Ⅹ)
所属乡镇:宁化治平
项目介绍
大帝公爹信俗

 

治平畲族乡,旧名寺背岭,因当地宋代所建的兴福寺得名,1942年定名为治平,设立乡制。2000年设立治平畲族乡。治平地处宁化县西南部,宁化县与福建省长汀县、江西省石城县的交界处,东邻同县曹坊,南接长汀县馆前、庵杰,西连江西石城县,北靠同县方田。治平地处深山,境内交通极其不便。

大帝公爹信仰,即十乡轮祀灵官大帝,指的是治平境内十个汉民村落轮流祭祀灵官大帝神明的民间信仰仪式活动。据当地居民说,早期的“十乡”是邓屋、彭坊、黄田馆(现属曹坊乡)、绍光、凉畲、下街、上街、下坪、田畲、坪埔,其中凉畲、下街、上街现在都属治平建制村,绍光和邓屋都属邓屋建制村。是故,这个轮祀灵官大帝的“十乡”概念,是一个由民间文化形成的地理范围,与现今的行政区划并不完全吻合。

根据1981年十乡建立的《重建灵官大帝序记簿》,其中《复塑灵官大帝神像序言》,当地人认为十乡轮祀灵官大帝是从宋代开始的,至今已有千余年。但根据曹坊从明代天顺年间建立五通庙崇拜五通公王(即灵官大帝)以及治平本地参与轮祀的宗族始迁祖迁居开基时间分析,治平十乡轮祀灵官大帝很可能不是始于宋代,而是从明代开始。

十乡轮祀灵官大帝涉及有份的十个村社,最早十乡分为“内五乡”和“外五乡”两部分。所谓“内五乡”,指的是住在治平较靠近内山的五个居民点,包括上街、下街、下坪、田畲、坪埔,其中治平上街为内五乡的中心,每年灵官大帝交接仪式在五通五显神庙进行。所谓“外五乡”,指的是较靠近外部,与曹坊连接的五个村社,包括凉畲、彭坊、邓屋、绍光、黄田馆,灵官大帝交接仪式在牛首寺举行。

1982年恢复灵官大帝祭祀时,由邓屋开始接案重新轮祀,但轮流的顺序和参与的乡村都有所调整。黄田馆和绍光合为一乡(简称“绍黄”),另外增补进高峰一乡,仍为十乡之数。新组成的十乡轮流祭祀圈将轮流顺序调整为:第一年为邓屋,接下来是凉畲、治平下街、治平上街、下坪、高峰、田畲、坪埔、绍黄、彭坊,轮满再回到邓屋,周而复始。

 

文字:陈瑶  图片:甯元乖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