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六月六晒图节、食新禾节

项目序号:4-65 级别:县级
公布批次:第三批 公布时间:20211025
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单位:
项目地址: 类别:民俗(Ⅹ)
所属乡镇:宁化县治平畲族乡
项目介绍
畲族六月六晒图节、食新禾节

畲族六月六晒图节:

治平畲族乡是全市两个民族乡之一,全乡现有世居雷、蓝、钟三姓畲族992户4265人,占总人口的33.4%,其中9个村为民族村,有35个自然村村民全部为畲族。按畲族传统,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畲民长辈将《神像祖图》展开曝晒,并向晚辈讲述畲族的来源传说。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六月六晒祖图”畲乡习俗。

农历六月初六叫“天赐节”,又称“姑姑节”。“赐”是赠送的意思。民间传说,这个节起源于宋代。据说宋真宗赵恒非常迷信神仙,有一年的六月初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便定这一天为天赐节。称姑姑节却又另有传说: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因功而骄横,其儿女亲家,晋国功臣赵衰,直言数落其败行,反被气死。狐偃女婿怀恨在心,设计要在狐偃六月初六生日时杀狐偃,为父报仇,此事被狐偃的女儿探知。狐偃女儿返回娘家,把丈夫要杀狐偃之事告诉了母亲。狐偃在放粮之中亲见百姓疾苦,自觉有错,同时又听到女婿要杀自己的计谋,更加悔悟,六月初六一大早,亲自上赵府请女婿。女婿知道计谋败露,但无可奈何只得同岳父一起上相府去。在拜寿宴席上,狐偃对众检讨了自己以往的过错,说明不怪罪女婿要谋杀自己的道理。于是翁婿和好,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记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请回女儿、女婿团聚一番。此事传到民间后,百姓都仿效在六月六日接回女儿,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兆。天长日久,相沿成俗,后人便称之为“姑姑节”。

正因六月初六“天赐节”或“姑姑节”这个吉祥的日子,加上客家地区这一天都有晒衣服、晒书籍、沐浴等习俗,称“六月六,晒红绿”。而在畲族地区勤劳勇敢的畲民历来有图腾崇拜的传统,也就选此吉日晒《神像祖图》,久而久之就形成独特有趣的“六月六晒祖图”习俗。

《神像祖图》是畲族关于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的实物材料,在畲乡又称为“太公图”、“永远图记”、“长联”等。以麻布、土布或宣纸为底,平图勾勒,浓墨重彩,以条状横幅长卷居多,也有直幅多屏组合而成。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图文并举,以盘瓠传说为依托,展示畲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和文化习俗等。祖图为畲家氏族神灵的象征,大多珍藏于畲村祠堂、众厅或祖厝内,平时秘而不宣。只有在农历六月初六或在隆重的祭祖仪式时才得以展示。现藏于宁化县博物馆的《神像祖图》,原为治平乡连里坪畲民雷姓珍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畲民上交政府,该画卷长达10米左右,宽36公分,纸质,工笔重彩,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秋,雷法贵置。画卷以连环画形式,反映畲族先民传说,保留了原始氏族对图腾的崇拜。据说是在“四清”运动中,从治平畲族乡左坑畲民家中拿出来的。此图珍藏已有170余年,但色彩鲜艳,金光灿灿,只是边沿有些许破损。

 每每农历六月初六阳光灿烂时,畲族的长辈们便更衣净手,设案烧香,点烛燃炮,从祠堂或众厅中虔诚地取出《神像祖图》,将其徐徐展开曝晒。既郑重其事,又气氛热烈。并召集畲族晚辈们对祖图顶礼默拜,同时向晚辈们讲述祖图中的故事。我曾听过《龙犬过海》《换身》的故事,其大意是:……龙犬收榜后,漂洋过海七天七夜才到番国,取得番王头返回时,遭番兵追赶,历尽艰险。当高辛说“不可妻之以女”后,龙犬便提出让它在密室蒙睡七天七夜,就会变成人身。当七天六夜时,皇后恐其不进饮食会饿死,便揭开来看,身体四肢都成人身,只剩狗头未变。于是与宫女成婚。婚后生盘、蓝、雷三子及配给钟姓一女,称三姓半。

从祖图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畲族古老的历史和畲姓的由来。“六月六晒祖图”这一畲族特有的习俗,不能仅仅认为“晒祖图”是防虫蛀,防破损,而应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畲族文化内质。祖图是畲族神灵的象征,晒祖图就是敬奉神灵,敬重始祖,让畲族晚辈了解畲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生产和文化习俗,对增强畲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有益的。

 治平食新禾节:

“食”是客家俗称,也就是“吃”或“尝”的意思。“新禾”本意是新出生或成长的禾苗。“食新禾"中的“新禾″并不是本意的禾苗,泛指新成熟的五谷(以稻谷为主)及五谷(以稻谷为主)做成的饭及其他美食。

治平人食新禾的风俗,始于何时,有待考证。但,可以初步推测,食新禾的风俗至少宋代已开始了。有诗为证,“秋风稉稻又尝新,续食年年肯济贫”“杯泛鹅儿供小啜,碓舂云子喜新尝"“纻罗随节赐,黍麦趁新尝”这些都是宋代诗人留下的诗篇,写的"新尝"其实就是“尝新",应该和俗称的“食新禾”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闽西一带田间,以单一的双季水稻种植为主。农历六月,是双抢繁忙的季节,更是家家户户食新禾的喜庆月份。六月天,乡亲纷纷走向田间,陆续把早熟的稻谷收割回家,晒干,加工成新米。继而,开始拣日准备食新禾。六月日日好食新。拣日,其实,就是自己定个日子。日子定好后,开始宴请亲朋(一般宴请内亲和挚友,并不像做东道,大张旗鼓)。

食新禾的前一天晚上,主妇更加忙碌起来。量米、量豆,浸米、浸豆……食新禾这天,天还未亮,一家人便早早起来磨米、磨豆。

天刚蒙蒙亮,主人兴冲冲地买回满篮的猪肉,接着,开始杀鸡割鸭。“六月鸭,好待客;九十天,好做东。”开春抓的鸡鸭,养了几个月,这时节正好派上用场。这边杀鸡鸭,那边作豆腐,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姑姑姐姐,妯娌邻居,也早早地赶来帮忙了。大家说说笑笑,风风火火地开始操办新禾宴。像过年节时令一样,赶在开宴前,主妇都会挑着盛有新鲜米饭、瓜果、糖丸(汤圆)、猪肉、鸭子等供品及线香、炮仗、小把稻穗的担子,赶往村水口、五谷庙、家庙、香火厅等处,敬拜五谷真仙、社公福神及历代先祖,先让众神及先祖尝新享用。敬拜完毕,回家后,将供品一一端至自己厅堂的神龛上,燃香点烛,虔诚敬拜。

烊豆腐、松丸子、鸭子兜汤、白斩鸡、红烧肉、黄焖鸭、米果、糍粑、米酒……各种新鲜蔬菜,各种美味菜肴,丰盛可口人们沉浸在欢庆丰收的喜悦中,憧憬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这种亲友间互相邀请的食新禾风俗,是客家人特有的欢庆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更是他们崇敬神灵、崇敬自然、崇敬先祖的具体表现和感恩情怀。有利于增加亲友间的感情,增强崇敬自然、崇敬神灵、崇敬先祖的文化意识,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种风俗及其文化意识和精神内核,理应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