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

项目序号:4-83 级别:县级
公布批次:第三批 公布时间:20211025
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单位:
项目地址: 类别:传统技艺(Ⅷ)
所属乡镇:宁化县
项目介绍
糍粑

宁化客家人在逢年过节和庙会期间,都有打糍粑的习俗。糍粑的主料为糯米,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用清水洗净浸透后装进蒸笼蒸熟成糯米饭,然后将糯米饭倒入石臼用木槌充分捣烂后做成柿饼大小的糍粑,均匀地撒上豆粉、芝麻、白糖即可食用。糍粑呈圆状,松软喷香,香甜可口,有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含义。

糍粑的制作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因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借兵,吴王阖闾助伍子胥报仇后,让伍子胥主持修建历史上著名的“阖闾大城”,以抵挡外来侵略。城建好之后,吴王十分高兴,但伍子胥却一直面露愁容,他深知为臣之道,自己多年来结下无数仇家,恐怕日后吴国朝廷也难以容他。一日,他回到大营,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不知居安思危,以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日我伍子胥如有不测,若国家罹难,百姓遭殃,在相门城下挖地三尺,便可以找到解一时之困的食物。”后来,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听信小人谗言,逼得伍子胥自刎而亡。是时,越王勾践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准备一举拿下吴国。勾践大军攻城时,正值年关,万物萧瑟,城里的民众饥寒交迫,不久就断了粮食,一时间,饿殍遍地,正如伍子胥生前所料,吴国陷入困境。在此危难之际,伍子胥的亲信突然想起他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派人拆掉城墙,挖地三尺,他们惊奇地发现,城基竟然是由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垒成的。原来,伍子胥在建“阖闾大城”时,将大量的糯米蒸熟并压成砖块晒干后,垒成城基以备不时之需,人们纷纷赞叹伍子胥的雄才大略。大家将糯米砖石掘出,敲碎,重新蒸煮,分给全城的百姓吃,保全了许多百姓性命。虽然后来吴国为越国所灭,但幸存下来的吴国百姓每到年关,人们都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纪念伍子胥。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中原汉民辗转南迁来到宁化石壁,从江浙一带流离失所的难民到达客家祖地后,将古时流转在吴楚一带过年打糍粑的习俗带到石壁。客家先民在石壁这块远离战火的世外桃源繁衍生息,和当地原居民和睦共处。由于打糍粑是力气活,需几个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邻里百姓互相帮忙,其乐融融,渐渐演化成每到逢年过节的喜气节日和结婚娶亲办酒席都会打糍粑来款待亲朋好友。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