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粿

项目序号:4-88 级别:县级
公布批次:第三批 公布时间:20211025
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单位:
项目地址: 类别:传统技艺(Ⅷ)
所属乡镇:宁化县
项目介绍
金钱粿

金钱粿,因色泽洁白,状似银元而得名,含有家财殷实,富足之意。宁化客家小吃金钱粿和汤圆的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从元宵节吃汤圆演化而来,但金钱粿的风味更加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和智慧。

正月十五吃汤圆,在宁化由来已久。当地人俗称“糖圆子”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用糯米粉揉成铜钱大圆形,有的还包上芝麻、花生等馅,有团圆美满之意。金钱粿的主料和元宵圆一样为糯米粉,辅料有花生碎、白糖、猪油、芝麻等。

说起金钱粿的来历,还很有意思。相传,唐末政治腐败,农民纷纷起义。王审知兄弟三人投奔王绪起义军,随之入闽。由于王绪滥杀将士,引起了兵变,将士们推举王审知兄王潮为帅。后来,王审知接受唐朝廷任命,为威武军节度使。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二年(916年),由于由于朝廷内帑虚乏,王审知派员在宁化济村设铅场采铅矿铸造铅钱光背“开元通宝”,拟与铜钱并用。上百工匠在济村窑上建炉熔铅造币,多次实验,都因砂眼过多而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一晃已到元宵节,闽王见迟迟造不出钱币,下令再造不出钱币所有工匠流放边陲。看到大家忧心忡忡,帮工匠煮饭的当地妇女王婶给大家煮了一锅汤圆。可工匠们一想到造不出钱币要被发配边疆,妻离子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和家中团圆,哪还有心思吃汤圆。王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到厨房见案板上还有一团糯米面团,灵机一动,便将糯米面团做成一个个圆形金钱状,下沸水煮熟,捞起盛入大盘,然后将花生碎、白糖、芝麻撒在糯米粿上,拌上猪油,顿时一盘香气扑鼻,莹白如银,面上洒满芝麻金光闪闪的米粿端到了众工匠面前。正在愁眉苦脸的工匠们看到顿时眼睛一亮,一个师傅问王婶:“你做的是什么粿?”王婶想了想说:“这叫金钱粿,给大家讨个好彩头,吃了金钱粿,一定能做出钱币来。”大伙一听,都高兴了,纷纷吃了起来。也奇怪,大家吃了金钱粿,第二天再开炉,若有神助,竟制出银光闪闪的铅钱来。当铅钱送到福州,闽王王审知一看,铅钱个个银光发亮,光洁平滑,大喜,激动地吟诵起南宋姜白石赞元宵的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来称赞,下令重奖所有工匠。

从此,金钱粿的制作就在宁化流传开来。

 

项目地图